国际能源署(IEA)2月27日表示,随着美国页岩油繁荣继续颠覆全球市场,最晚于2019年,美国将取代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2018年底前美国产量将超过1100万桶/日,俄罗斯目前的产油量略低于1100万桶/日,届时美国取代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

截至2017年11月,美国原油日产量为1003万桶,超过了沙特阿拉伯。美国历史上1967年到1975年的石油产量一直维持在1000万桶以上。在1974年以前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产油国,1970年的原油产量达到5.33亿吨的历史最高值,此后产量一直在下行,一直跌到2008年的3.02亿吨。1975年前苏联超越美国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1977年沙特也超越了美国。

此后,美国的原油产量一直呈下滑趋势,而石油需求却直线上升,这种需求形成的巨大变化,引起美国政治家的高度警觉,为此后为国际政治巨变形成极大的动能,直接影响了全球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

1968年竞选美国总统的尼克松,第一次提出了“美国能源独立”的口号,当年美国的石油需求超过原油产量4174万吨;1969年缺口3570万吨。新建的高速公路系统和汽车的不断普及,使美国的石油需求成为无法抑制的新“毒瘾”,戒掉这个瘾成为最时髦的竞选口号。

今天,我们在研究尼克松“破冰之旅”这段历史的战略动机中,石油因素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弥补美国石油需求的缺口自然是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而在中东地区很多国家与苏联关系非常密切。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不少地区军事强国,都与苏联存在非常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而苏联是全球当时仅次于美国的产油大国,对于在中东给美国捣乱颇有热心。如果没有更多的力量帮助美国牵制苏联,美国和西方国家在中东的利益将很难维持。与苏联矛盾深刻的中国,若在东线牵制苏联,勃列日涅夫就很难有精力在中东与美国针锋相对。

尼克松在访华希望会见的名单中,特别提出希望见一见“铁人”王进喜,可惜铁人当时已经去世,他未能如愿。1959年中国发现大庆油田,实现了能源的独立自主。于60年代就开始向日本出口石油,从法国引进石油化工成套装置,中国的石油资源是美国非常希望了解的一个机密。如若中国能够增加原油向美国或其盟国的出口,将减轻西方的石油压力,也有助于抑制国际油价。

1970年以前,美国的原油进口量一直在2亿吨之内;1971年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基辛格1971年访华和尼克松1972年的破冰之旅相继成行;1973年美国进口突破3亿吨,当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最后演变成为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而产油国对西方的石油禁运,最终竟然演变成为沙特等主要原油出口国接受美元作为石油交易和结算的货币,同时成为各国的外汇储备货币的唯一选择;1977年美国石油进口超过4亿吨;进入到80年代由于西方经济危机和节能技术的发展,美国的原油消费持续下降,进口也回落到1983年的2亿吨多一点的水平。整个80年代全球石油出现长时间的供需平衡,国际油价持续低迷,让依赖原油出口的苏联经济蒙受了很大压力,有人认为这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1988年美国的原油进口再次超过3亿吨,1990年伊拉克的萨达姆突然侵占科威特,在阿拉伯世界吞并别个国土的事情极为罕见,萨达姆的突发奇想至今都是一个谜。1991年老布什总统利用盟国的钱发动了“沙漠风暴”战争,实现了美军在沙特、科威特等主要产油国的长期驻军的战略目标;1994年美国进口超过4亿吨;五年后的1999年超过5亿吨,此后2001年爆发了“911事件”,2001年10月美国进攻阿富汗,并在中亚实现军事立足。2003年美国在中东地区开始“反恐战争”,直接进军伊拉克;2004年美国原油进口超过6亿吨;2005年美国的原油进口达到历史的最高峰,6.29亿吨。而石油消费量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的9.38亿吨,产量却滑落到历史最低点,产量跌倒2006年的3.04亿吨多一点。

2006年美国石油工业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点,在页岩气之父乔治·米歇尔的持续努力下,页岩油气的开发技术实现了大突破。就此,美国国内的原油产量进入了持续上升的快车道。同时节能技术进步,特别是汽车的燃油效率不断提升,页岩开发中的天然气,对冬季采暖油形成了颠覆性的替代,以及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石油需求在此后几年中减少了1亿吨左右,而原油产量增加了2.5亿吨左右,进口减少了3亿多吨,同时成品油出口超过了1亿吨。美国的这一供需变化直接影响到国际油价的走势,使油价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区位,为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复苏做出了极大贡献,也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形成了助力。

美国不再依赖中东石油将带来地缘政治的变局。美国的主要进口石油来源,将会集中在北边的加拿大和南面的墨西哥,美国“能源独立”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美国将不再受制于能源安全的制约,可以更加大胆地运用其优势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有这样一个优势,美国一定会加以利用,这是世界非常担心的一个问题。

石油危机之后,美国一直是维护全球石油供应安全的警察,既保证了美国的利益,也保障了石油消费国的利益。大家使用美元结算石油,用美元作为贸易货币和储备货币,并购买美国国债作为补偿。如果美国颠覆了这种秩序,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美国已经明确将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战略“对手”,而主要的对手就是中国,美国为遏制中国利用石油作为武器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比如威胁切断中国的石油供应通道,推升石油价格打击中国经济等。同时,美国也会积极寻求打开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市场,获得更多的直接经济利益。

美国尽管原油产量激增,但是美国依然还是原油的净进口国,国内产量与需求仍保持3亿吨的差距。相比之下,沙特和俄罗斯能够向国际市场出口的原油都超过了4亿吨。我们知道,不同的原油组分存在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原油适合生产不同的化工原料或成品油。不同的炼化系统也是针对不同原油作为原料,生产不同的化工产品和油品。美国新增产的页岩油比重很大,尽管美国还要大量进口原油,但自身生产的页岩油也必须需求新的市场。

美俄沙特原油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比较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840万桶/日,首次超过美国的790万桶/日,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840万桶/日相当于3.95亿吨/年,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突破4亿吨应没有悬念。

美国原油需求向中国市场出口将成为一种趋势。中美之间的贸易给美国制造了巨大的逆差,这是美国一直抱怨的问题。尽管,这些逆差主要是在中国建厂,针对美国出口的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和香港企业造成的。但是,消除中美贸易的不均衡也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于中国而言,能源多元化也是维护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中国对于中东、西非和俄罗斯的石油依赖度比较大,这些地区都存在某种供应稳定的不确定性,中国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增加对美国的石油进口,不仅可以减少贸易部平衡,更大的意义在于加深两国的利益融合,加大贸易相互渗透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双方利益摩擦,对于美国的极右翼势力形成一定的战略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