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是中国民生的痛点,是人民群众在腐败之外最关心的问题,是对我们党和政府为人民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2013年6月14日,为了扭转愈发严峻的空气污染,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大气十条”)。

今年是“大气十条”实施以来的第5个年头。总体而言,实施成效比较显著,特别是今年的冬季采暖期,京津冀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正如环保部部长李干杰所言,在污染治理的过程中,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往,我们总是把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去年的实际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的同时,经济增长明显出现了提速。2017年中国GDP超越原先6.5%的预期,达到6.9%。

在淘汰落后技术和落后产能中,企业将改造或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带来的结果是排放的下降。在华北地区很多企业不得不弃煤,改用成本较高的天然气或电力,高成本的能源迫使他们优化工艺流程,千方百计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污染排放。

在“大气十条”的推进落实中,全国煤炭消费总量除2017年有所上升外,总体而言,五年趋势是下降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67.4%下降至60%左右。在城市建成区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20余万台,“2+26”城市完成以电和燃气替代散煤燃烧470多万户。对全国的燃煤火电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达到7亿千瓦。

仅在北京一地,2017年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和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两项工程,就可实现氮氧化物年减排量1万余吨。

在能源结构转型中,还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转型。1.4亿吨低质量地条钢产能被全部强制关闭,使中国从一个废钢净进口大国一下变为废钢净出口大国。“2+26”城市在2017年清理整顿6.2万余家涉及大气污染排放的“散乱污”企业。对水泥、石化等重点行业的20多项排放标准进行的升级修订,并进行24小时监控。

解决了多年来难以解决的柴油标准双轨制,将高含硫的工业柴油逐出市场。淘汰了2000多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全面实施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和燃油国四以上排放标准。在主要城市全面推进低烯烃芳烃的国六燃油。并将大量原通过公路运输的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转移到铁路,实现了从油到电的转型,大大减少了城市地面源污染。

环保治理还将反腐巡视制度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对那些要GDP不要环境的地方领导和企业形成了一定的震慑。

尽管成绩巨大,但还是任重道远。2018年2月27日,就在环保部发布“大气十条”五年成果的当天,北京市发布了春节之后第一个“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大家不得不把尘封多日的空气过滤器重新启动。

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刘炳江司长说,解决大气环境污染,必须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的打下去!他非常清楚中国目前环境治理的严峻性,他说,中国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于千万吨级高位,远超环境容量。要实现空气质量达标,需要削减排放50%以上;其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仍然呈现增长态势,减排任务尤为艰巨。

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只有99个城市达标,仅占29.3%,重污染天气仍然多发,2018年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发生五次重污染天气,重度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3.8%。部分地区仍存在对大气污染防治重视不够、压力传导不到位等问题,一些基层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环保责任不落实、主动性不够、责任心不强。

刘炳江司长进一步指出,从气候的角度看,我国多位顶级气候专家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东亚冬季风在减弱,东亚大槽在变浅,导致京津冀地区中低层大气更加稳定,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导致雾霾更加频繁的发生,当前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刘炳江司长认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传统煤烟型污染与PM2.5、臭氧污染等新老环境问题并存,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末端治理减排空间越来越小,环境压力居高不下,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更加迫切。

现在,一些地方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背后的利益随时会使他们再破底线,卷土重来,乱世重典决不能放弃。党和政府即将建立监察制度,环境问题必须与反腐并列成为监察的重点工作,随时将那些不顾人民群众利益、肆意排放污染物的人绳之以法,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的理由,背靠什么样的大树。

保卫人民的蓝天,如同为人民的利益打一场大仗。战斗在一线的环保战士们蒙受着极大的压力,他们也表现出了巨大的决心!为此,环保部正在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确立具体的战役、主攻方向,决心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下去。让我们为他们点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