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连续两次上调油价后,国内汽、柴油价格可能将迎来“三连涨”。今天是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市场人士预计,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升涨价幅度将超过1角。比油价见涨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原油进口量超越美国,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石油的进口量达到每天740万桶,相当于全球每天石油消费量的十三分之一,超过美国每天720万桶的进口量。

早在今年年初,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就对今年国际油价走势做出预判,认为油价将会是前低后高的趋势,总体水平比2014年大幅回落。报告认为,中国石油需求将保持2%到3%的较低速增长。预计今年全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在5.3亿吨以上,同比增长3%;石油进口增速将有所下降,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将首次突破60%。而从最新的数据来看,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居于高位。油价处于相对低位,或许是进口量增加的一个原因,长期来看,增加石油储备,背后的深意值得探究。

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最大原油进口国,如何解读这一能源格局新变化?4月份,中国从海外进口石油平均每天740万桶,小幅超过美国日均720万桶的进口量,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虽然超出的幅度不大,但这次十年来的首次变化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此作出解读。

韩晓平:其实这个变化业内人士看来一点都不吃惊,此次只是讲到原油的进口量超过美国了,但是如果加上进口燃料油,我国早就超过美国了。去年中国卖了大概2372万辆汽车,而美国卖了1400多万辆汽车,中国汽车销售量远远超过了美国,几乎将近1000万辆,另外我们的车现在实际油耗要比美国要大,很多车都要加长,世界一半的SUV卖到了中国。另外美国今年推动100万辆电动汽车销售,希望有更多的电动汽车被使用,而我们在这方面非常落后,所以我们的石油需求上升也是必然趋势。

经济之声:那按照您目前看到的数据,是不是中国原油进口量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在短期内还会延续下去?

韩晓平:一定会延续的,因为其他国家从质量上来说没有中国大,中国的销售势头也不太会改变,一年2500万辆左右的汽车销量每年还在递增,在这样一个水平下石油需求肯定还会不断增加。

经济之声:原油和燃料油目前使用的方向和区别在哪里?

韩晓平:原油就是石油,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运回来以后经过炼厂来炼,我们国家只有三大石油公司才能进口原油,个别几家进口量都很有限。燃料油就是在炼了石油之后剩下一些油,质量比较差,可以作为船用燃料或者用于采暖,是一种比较劣质、含油量比较高的油,但是民营炼油厂可以进口这样的油来进行深加工,再把它炼成汽油或者柴油进入市场。所以我国一年有几千万吨燃料油在进口,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经济之声: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大家非常关心的是,未来中国会不会有更多的能源定价话语权?

韩晓平:我们很希望如此,但是很有困难。因为定价不是说多少就是多少,更重要是对价格的驾驭能力,必须有足够的储备和产量产能,不仅在国内,在海外也能控制很多优质油田的产能,才能影响到价格。但这还不是最终决定价格的因素,因为影响价格的还有货币的发行权。现在通行美元,美元和石油之间有互相的关联,美元跌的时候油价上涨,美元上涨则油价下跌,这种连带关系背后是美国在海湾地区和各个石油通道强大的军事存在。所以美元能够维持与石油的关系,并通过华尔街影响油价。而对于我国来说,石油安全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到6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时,美国在海外已经打了好几场战争了。到今天,我们维持和平,但是一旦有些地方发生风吹草动都会影响油价,都会影响我国的利益。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节约用油,尽可能使用新技术。现在我们要加速推动电动汽车,推动低油耗汽车,降低石油需求,如果不降下来会对中国经济和百姓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经济之声: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为什么对于石油的需求没有降低?

韩晓平:增速放缓,但是老百姓的收入没有减少,GDP的数字好像在减少,但是老百姓的收入一直在增加,而且老百姓收入增加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买汽车的数量每年在增加,而且质量也在提升,车越买越好。所以实际上这些需求数据本身之间不匹配,要更多地看生活中发生的具体数字的变化。汽车的增加量说明经济并没有想的那么坏,实际上只是改变了过去发展的方式。可能有一些钱能统计出来,也有一些新的行业统计不出来,比如IT行业、网店等,这部分增加的收入还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的收入,可以反映到更多的买汽车的过程中,油耗增加。如果我们的油很贵就不应该有这么多SUV,但是全世界一半的SUV被中国人买走了,说明我们的油应该在全世界是比较低的,大家还是能够承受的。因此也导致油耗在不断增加。

经济之声:关于油价,油价从100多块钱降到现在50附近,应该说降了很多,在这个时间点有没有可能大幅度囤油、买油?

韩晓平:囤油是要有地方囤的,要建很多的库,而且囤油是要花钱的。石油战略储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们对全世界的一种经济承担,因为比我们穷的国家有很多,如果在油价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时候,我们有的是外汇买油,但是这会造成很多其他的第三世界国家完全买不起的油,整个经济瘫痪乃至崩溃,社会就要陷入混乱,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大国,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责任,在石油供应出现大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靠自身的力量来缓解石油与全球经济的冲突及对其的影响,所以石油战备储备更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对全世界的责任。

经济之声:目前咱们的储备能力大概有多少?

韩晓平:我们现在大概在40天左右,显然是不够的。按照国际标准,至少得有4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日本就达到了180天。中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至少要存90天到120天。

经济之声:国务院去年11月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石油储备建设,除了实物现货的储备之外,在期货上有没有可能提前做到这样的储备?

韩晓平:期货是可以的,因为油价比较低的时候可以买断一部分的石油供应量,但是有一个判断,需要有资金、有驾驭能力,但是我们现在这些大的企业,能够买油的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对于它们来说,既是买油,又要卖油,它们不太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因为我们的油价水涨船高,油价高了,政府就把油价调上去了,它们会认为没有必要承担这样的风险,赚了钱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赔了钱,老百姓就不干了,,所以我们还是要给它们一个空间,确实现在油价低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买期货,因为油价早晚还是要上去的。

 

原文转自:央广网